374绿染黄沙,道通万里-《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随捷报一同送达长安的,还有楼兰用新桑叶喂养出的第一批蚕茧缫出的生丝,以及几大箱沙棘制成的果干和果汁。那生丝虽略显粗糙,却坚韧异常,蕴含着戈壁的阳光与风沙的力量。沙棘果实酸涩中带着独特的甘醇,风澈尝后,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一种固沙植物,更是极具价值的果品和药材。

    “将此沙棘种,也列入‘丝路友谊之种’,”风澈下令,“将其特性与食用之法广传西域各国,或许,它不仅能固沙肥桑,亦能滋养百姓。”

    穆罕默德王子品尝着沙棘果汁,感慨万千:“**赐予沙漠的,不只有严酷,还有如沙棘这般的珍宝。大乾的智慧,在于发现了它,并让它为我们所用。”

    随着楼兰模式的成功和敦煌技援司的高效运转,丝路农桑合作的信誉与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。越来越多的西域小国主动遣使,请求引入桑苗、苜蓿乃至沙棘,并邀请大乾匠人前去指导。丝路北道、中道的绿洲城市,几乎处处可见开始育苗的桑园。而大乾也从中获益匪浅,不仅获得了波斯的琉璃、香料,西域的美玉、葡萄干,更引进了诸如耐寒牧草、特殊药材等众多前所未见的物产,极大地丰富了大乾的物种资源和民生。

    这一日,朝会上,有大臣提出,丝路贸易量激增,现有的河西走廊通道已显拥挤,且北线常有马贼侵扰商队。是否应派出军队,进行清剿,以扬国威。

    风澈沉吟片刻,却看向了慕容冷越和穆罕默德。

    慕容冷越率先开口:“军事清剿,虽可一时靖边,然成本高昂,且易引周边部落恐慌,非长久之计。”

    穆罕默德接着道:“殿下,波斯商队常年行走四方,深知商路之险不仅在盗匪,更在路途本身的艰难。何不效仿农桑合作之法,由大乾牵头,沿线各国出力,共同整饬道路,设立驿馆,派驻联合护卫?利益攸关,方能同心协力。”

    风澈眼中精光一闪,抚掌道:“善!孤意已决,不止于清剿。我们要做的,是‘共修丝路’!”

    他随即颁布旨意:

    第一,由大乾出资三成,并号召波斯、楼兰、于阗等主要受益国共同出资出人,成立“丝路共修会”。

    第二,共同勘测、规划一条更为安全、便捷的丝路新支线,避开部分险峻路段,连接主要绿洲城邦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