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章 马老传经-《巅峰狂少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过去在腾冲街上经常看见一个疯人,30多岁,他不说话,衣服很脏,只是用两只手挥动着,并比划着砍东西的动作。原来他豁出血本,用两万多元买进一个翡翠原石,寄予了很高的希望,可是请解玉工一刀解下去,却是一块石头,不值一文钱。两万多血本就被这一刀轻轻地葬送了。这一刀砍下去重重地损伤了他的大脑神经,他疯了,回不了家了,以后就用手左一刀右一刀地砍着比划着,惨不忍睹。

    马老说到这里,众人唏嘘不已,胡盛嵩心有余悸说:\“赌石有风险,入行请谨慎!\“

    刚才胡盛嵩的态度有些拒之千里之外,这会马老对胡盛嵩终于有些认可了。

    \“时间紧张,你们还要出去选原石,我主要讲讲真假赌石的区别方法,记住,这才是最关键的。\“马老常年老习惯,改不了,又开始卖起关子来。

    李墨阳心底不以为意,他有遥感功能,假货骗不了他,不过多学点知识总归没错。胡盛嵩和宋一鸣,此时也收起轻视之心,虚心听讲。

    马老很满意三个年轻人的状态,他很细致地交代讲解辨别真假赌石的方法。

    翡翠原石的买卖是珠宝界最神秘的一种交易,她的神秘就在这\“赌\“字上,因而买主又有赌玉、赌石的说法。

    很多老坑种表面往往有一层皮壳,由于氧化作用,皮壳已成褐红、褐黑或其他各种杂色,一般仅从外表,并不能一眼看出其\“庐山\“真面目,即使到了科学昌明,今天,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\“宝玉\“还是\“败絮\“。买玉者必须从包有皮壳的原石,有时也在皮上开一\“窗口\“,擦掉小块皮壳露出玉质,来判断这块玉的价值。

    这种买卖的过程就是买家与卖家对一块有皮玉石眼光较量的过程。缅甸玉石商人赌石后,当真正切开加工时,一般不敢亲自在场,而是在附近烧香、求神保佑。如果切开的赌石内有许多水灵剔透的翠绿,一夜之间便可成为富翁行,话称之为\“赌涨\“;如果切开赌石后其本质是一块外绿内白的灰沙头,一夜之间就会倾家荡产,行话称之为挎了。

    从清代起,翡翠就成了〖中〗国人钟爱的高档玉种,也是从清代起各种翡翠的赝品,炝色、染色、焗色等以劣充好的玉石就已开始在市场上出现。因而,\“玉石无行家\“这句话除了说明翡翠品种的复杂多样外,更道出了各种作伪手法的高明和变化多端,特别是现代科学的发达更使一些赝品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,即使是行家有时也会有跌\“眼睛\“的时候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